[woocommerce_my_account]
越想振作就越累?工作的笑容拿下後,是職業倦怠的信念
現代的職場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很努力做事,交辦下來的工作也都按時完成,總是笑臉迎人,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不算太差,你實在很難把這樣的人跟「職業倦怠」聯想在一起。
因為工作性質的要求,這群人在工作時必須持續展現出正向、積極的情緒,保持與同事之間良好的關係,但一回到家就會陷入一種「什麼都不想做」的被動模式,明明已經回家了卻還是很累,而且對於隔天要上班有很抗拒的感覺,雖然還未達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定義的「職業倦怠」的標準,但其實已經處於崩潰邊緣了,重點是對自己這樣的狀態不僅自責還很迷惘,不知道究竟該不該繼續留在這家公司?
所謂的「職業倦怠」(burnout)就是一個人身心都處於耗竭的情況,這跟平時我們說的「啊~今天好忙好累」是不太相同的,疲勞通常可以透過休息來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但是一旦進入「職業倦怠」的狀態就很難透過「休息幾天」或「減少工作」來恢復,因為那時已處於生理和心理資源都耗盡的地步,白話一點來說就是你已經用盡了所有力氣卻還是無法適應現在的環境,可想而知它對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害的事情,甚至會演變成憂鬱症、焦慮症等身心疾病。
職業倦怠並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你抗壓性太低,事實上它是不良的職場結構、有害的社會價值觀加上個人被訓化的信念三者交互之作用下的結果,我想藉由一個諮商的案例,來跟大家說明會比較容易理解。(本案例為虛構、改編、融合自身經驗之案例)
小資族彥怡的故事
彥怡整個人陷進諮商室的沙發裡,仰著頭嘆了口氣說道:「我明天真的很不想去上班……好幾次我快到公司門口時,就突然很想掉頭回家,是真的很想回家不是說說而已」。
彥怡在一間大型企業裡的人資部門工作了好幾年了,當初是因為喜歡與人互動也對協助企業培訓人才這塊很有興趣,才一腳踏進人資的部門,但事與願違,彥怡開始發現自己的職務內容多出許多與人資不相干的事,光是處理這些事就佔掉了工作大部分的時間,導致自己也無法好好招募和培訓人才,跟員工的關係更是緊張,常常因為上面的政策變動,彥怡就必須出面協調公司和員工間的衝突。
彥怡雖然知道是公司制度的問題,但她卻沒打算屈服,反而是不斷尋找自己可以施力的地方,想要讓更多員工能在公司得到好的教育訓練和福利,她開始舉辦各種講座和活動,利用加班時間把工作做完,致力於讓公司更好。但另一方面,某些資深的同事卻能悠哉的準時下班,只因為他們被分配到的工作很少,這也讓彥怡心裡很不平衡。
聽完她的故事我說道:「你好像也知道讓你每天工作量超過負荷的是公司的制度、工作分配不均等問題,但我想邀請你靜下心來感受一下,眼睛閉上感受一下,真正讓你累的是什麼?」
彥怡突然坐了起來,閉上眼吐出一口長長的氣說:「我不能接受自己整天在窮忙一些無關人資的事,雖然我每天事情真的都做不完,我也不想被同事們覺得我能力和效率很差」。
似乎真正讓你喘不過氣的是你對自己的看法,還有別人對你評價,所以你越是努力,心就越累,越是想把事情辦好,就越想逃避上班,是這樣嗎?」。我想試著幫彥怡說出她的感覺。
「你說的我不確定是不是這樣,但是那種不想上班的心情越來越常出現時,我第一個想法其實是『是不是我時間管理有問題?』,我常常會這樣檢討自己」。
事實上,彥怡對這份人資工作是帶著使命感的,她希望憑藉所學來協助人才有更好的發展,她深信好的人才培育計畫才能給公司帶來更大的效益,所以當她無法實現這樣的理想自我時,對自我認同的價值是低落的,因此就更想把工作做好,但在有限的體力與時間下,過勞只是早晚的事。
原來,我已經那麼累了啊
不只是情緒瀕臨耗竭,彥怡的身體也亮起了紅燈,她的失眠問題變得更嚴重、原本的腸胃不好也成了慢性胃食道逆流,需要吃藥來緩解。但即便連彥怡本人都察覺到自己不太對勁,可是那種「要堅持下去」、「再試看看會不會不一樣?」的想法卻緊緊抓住她,直到某天她發現自己居然開始對員工不耐煩,原本理當協助員工的自己卻反過來對員工怒吼,彥怡才驚覺自己可能需要幫助,於是便預約了心理諮商。
「我很好奇你身邊的人看到你這麼辛苦時都會對你說什麼?那你又是怎麼回應他們的呢?」我有一種感覺是彥怡雖然知道自己很累,卻只看見了外在環境給她的壓迫。
「這麼說起來的話,大家看到我還在加班都會要我快點回去,明天再處理,但我常常回『可是我還沒核銷完』、『可是明天的簡報我還沒做完』,就是永遠都會有一句『可是』。」彥怡似乎也覺察到了什麼。
「彥怡,你覺得那句『可是……』想要跟你說什麼?」。我感覺到這裡有很重要的東西,需要被好好聽見。
「我覺得它在說『雖然你做了很多,可是你還不夠……你還不能停下來……』」彥怡又嘆了口氣,雙手不自覺的緊握。
「你現在感覺到了什麼?」彥怡此時此刻的感受很重要。
「原來,我已經這麼累了啊」,語畢,彥怡呼出長長的一口氣又再次倒進沙發裡,但這次卻是她這幾年來第一次正視自己的累,知道自己原來已經這麼累了正是疼惜自己的開始。
我們的社會過度獎勵努力和堅持這件事
從彥怡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發現,當我們出現過勞等徵兆時,我們很常先檢討自己。「是不是自己哪裡做的還不夠好?」、「是不是我還不夠努力?」、「還是我效率太差了?」其實這些都是容易造成職業倦怠背後的信念。
反思自己在工作效率、態度上這件事情並沒有錯,但令人心疼的是如果我們會以為只要我變得更有效率、更努力、更正向思考,現在這個痛苦的感覺就會消失的話,我們很可能忽略整個系統的問題,而把錯誤指向自己。
而這些信念的來源是整個社會過度推崇努力和堅持的價值觀,「越努力越幸運」、「不放手直到夢想到手」,我相信你多少聽過這些話,它們傳達了「只要你努力就會成功,你現在混得不好那一定是你不夠努力」的想法,但事實上不是你努力堅持就會得到回報,你得在對的方向、適合的地方耕耘才會有結果。
避免職業倦怠的第一步:覺察自己的內在對話
開始的段落有提到職業倦怠的成因有「所處職場的制度」、「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以及「個人信念」三種,而其中前面兩項的改變不是那麼容易,因此個人能做的多半是從自身的改變與選擇開始。
從彥怡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見,當面臨會持續消耗自身能量的事情時,個人如何看待壓力以及怎麼對自己說話,往往影響著自我內耗的程度。若你總是覺得問題在於自己不夠有效率、總是認為事情只要努力就會改變,我們往往就會陷入一種「無力感」,若單憑一已之力就能扭轉的局面,事情早該就發生變化了。
我們可以透過幾個問題來引導自己覺察:
- 請靜下心來感受一下,是什麼讓你那麼累?
- 你的疲憊裡有什麼樣的情緒在裡頭嗎?
- 當你意識到自己好累的時候,你為自己做了什麼事嗎?再想想看,還能為自己做些什麼會讓自己覺得有休息到?
畢竟每個人的累都長得不太一樣,但透過上述問題你可以對於自己的疲勞有比較具體的認識和感受,更能進一步思考自己是怎麼照顧自己的。
自省時請放下自我責備
很多人會認同「有反省才會進步」的想法,我也同意個人的成長需要透過自我覺察來修正,但實際上大多數人在覺察時都會帶有很多負面情緒,也就是有很多「我怎麼會連這個都做不好,真笨!」、「哎我又犯錯了」、「我應該要更有效率的完成才對」諸如此類的內在對話。
這些自我責備對你的成長並不會有太大幫助,反而有礙你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因此當我們嘗試覺察自己的狀態時,試著不要一邊回答一邊批判自己,請「尊重」自己的感覺,沒有任何一種感覺需要被貼上「應不應該」或是「正不正確」的標籤,如此你才能真正允許它們。
理直氣壯的照顧自己吧
職業倦怠是大量的工作與社會義務同時滲進個人的生活裡,雖然我們的文化不鼓勵大家表達公開地自己的意見或情緒,但為了維護自己的生活品質,在人際關係中坦率的拒絕、表達想法並尊重對方的想法,是設立界線的練習中很重要的事
另外,當發現自己出現倦怠的症狀時,更應該為了身心健康說出自己的需求,以免走向耗竭的階段,不要為了他人和社會的眼光繼續勉強工作,我並非是要大家不努力,半途而廢,而當我們身心俱疲的時候能夠更理直氣壯的照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