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commerce_my_account]
你比你以為的還要更有力量
你比你以為的還要更有力量
花花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專長項目
心理學對人生的實用價值
心理學幫助我更懂得「自我覺察」,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一種內在能力;不論遇到什麼人生挫折或困難,甚至有情緒起伏時,自我覺察能讓我以溫柔的方式陪伴自己,回頭問問自己的內心「我發生什麼事了?我怎麼了?」,同時也學習接納與相信自己。心理學讓我更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我想這是一輩子的功課。
如何應用到實際生活、自我成長之中
很喜歡個人中心取向的治療理論,其中 Carl Rogers提出「助人者須具備的三種特質(真誠一致、同理心的了解、無條件的積極關注)」,也能適用於日常生活。從社群媒體的觀察發現,大眾更喜歡創作者以真實的方式展現自己,而非過度的修飾或隱藏,這種內外在的一致性,傳達了一種自在、真實與自我接納,能讓群眾感到與自己更貼近,我認為某種程度也達到一種示範作用,無形間展現了什麼是接納真實的自己,並願意真誠的與大家分享。另外,人與人之間,除了真誠的相處,我想也需要溫柔的同理,而非同情;同理帶來溫暖的陪伴與支持,同情帶來優劣的比較與挫敗。因此,同理心讓我能以對方的需求出發,而非陷入「自以為好」的想像,為身旁的人際關係創造一點舒服與自在的空間。
心理學結合生活的冷知識
心理學的「自驗預言」:我們對於自己的認知或信念,會響到我們對外在世界的態度、說話方式與行為反應,甚至也影響到自己的命運;當我們對自己有認定或期待,無形中就會透過相呼應的行為,往這個方向前進。因此,如何運用這樣的概念就很重要,例如,認為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甚至是個失敗的人,這樣的信念就可能容易使自己較沒自信、自暴自棄,也比較不敢嘗試;反之,如果認為只要透過努力,就有機會達到目標,可能就會表現的更積極與自信,願意為自己爭取機會。所以,這也會讓我思考,我是如何與自己對話?我對自己的人生故事是抱持著什麼樣的腳本?反過來說,外在世界就像一面鏡子,也能反映著我們的內心,就等著我們去看見,才有機會為自己重新寫出不同的人生版本。
心理師成長小故事
接受心理師的訓練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學習「諮商專業倫理」,其中強調「不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個案身上」,我認為也適用於人際互動關係。日常生活時常能聽到長輩的「告誡」,例如幾歲應該要做什麼事、女生應該要早點生小孩才好、男友就是要找什麼條件的…等等。但是,那都是他們自己的價值觀,而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價值觀,會讓人感到不舒服,也不被尊重。成為心理師,讓我更懂得尊重不同的人,也更有彈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都有自己喜歡的樣子,這個世界充滿著各式各樣的人,才會多彩繽紛,否則,每個人都遵循著一樣的規則在生活,豈不是太無趣了,這樣的地球也是黯淡無光的吧。
特殊興趣或專長小故事
從學習花藝更認識自己:在開始學習花藝的階段,我發現自己遇到困難或挫折時,腦中容易出現自我批判或自我挫敗的語言,例如「怎麼那麼難」、「老師看起來這麼輕鬆,我怎麼不會」、「我的手好像不聽使喚,我好像很笨」,我發現這是一種過度期待自己「要表現好」,而延伸出來對自己的「完美要求」。不過,當我能慢慢覺察到這種無意識的內在語言與內在信念後,我也能有機會在下次以較有功能的語言取代。後來的我這樣告訴自己「面對新的、不熟悉的事物,是需要慢慢練習的,有挫折感很正常」、「慢慢來、不要急」、「妳可以的,相信自己」,同時也提醒自己調整呼吸,以減低內心的焦躁感,慢慢學習信任自己,減少自我懷疑。漸漸的,我能感受到自己的不同,也很替自己開心。我喜歡「發現自己」的過程,讓我知道我可以從過度小心謹慎的個性,去學習什麼是隨興與放鬆,去體會有些事情是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好與壞」,也去感受我不習慣且很少用到,但仍然深藏在心裡的能力,學習平衡自己。
經歷 / 殊榮
- 碧華國中代理輔導教師
- 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總幹事
-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諮商輔導暨職涯發展中心-「學涯定向輔導工作坊」講師
- 亞洲大學心理系-「個人職涯分享」講師
- 出版社邀約合作-書籍閱讀分享
其他表現 / 成就
- 日本AUBE花藝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