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commerce_my_account]
探索內在恐懼與渴望,陪自己走一段療癒成長路,你可以創造親密又真實的豐盛生活!
探索內在恐懼與渴望,陪自己走一段療癒成長路,你可以創造親密又真實的豐盛生活!
Sunny
(林佳慧)
|諮商心理師
專長項目
心理學對人生的實用價值
心理學是幫助人過上理想生活的一門學問,每個心理知識都與生活息息相關。我熟習的心理學派-人際歷程取向認為,人一生最重要的兩個需求是「親密、自主」,需求滿足了我們自然易感到幸福快樂,而「既親密又自主」的模樣接近於我們能與他人建立彼此靠近、具滋養性的關係,又能在這段關係裡安心表露自己最真實的樣子,而這也帶出兩個好習慣是,在遭遇人生困境時,我們願意也允許他人了解和協助(親密需求)、又能真實坦承地去面對與探討問題(自主需求),那麼我們將可能更開放、有彈性地因應生命挑戰。
如何應用到實際生活、自我成長之中
許多「困擾」都離不開人與人相處上的關係議題,而我相信,我們與他人、與世界的關係,是自我關係的延伸,例如:總是挑剔伴侶、抱怨工作的人,其實時常也對自己有許多不滿、在心裡批判著自己,所以,人的內心與外在世界經常相互映照著。
在我個人成長,以及和我一起工作的許多位案主身上,我們一次次體驗到,當願意開始認識、覺察、探索也靠近每個不同面向的自己,自我理解與接納後,再一起看回困擾,很可能會有不同於以往的發現,甚至可能賦予原先職涯、婚姻、安全感等困擾不同的意義,從中找到改變的可能性,有所選擇和行動。而這一段旅程,其實也就是一段「與自己親密又自主」的過程。
心理學結合生活的冷知識
仰巴腳效應,又叫做出醜效應,這是指比起全知全能、完美無瑕的人,我們更喜歡會犯點小錯、有些小缺點的人。這呼應了我前面提到的親密和自主需求,比起完美,「真實」更受人喜愛呀!
成為心理師的小故事
大學畢業那年,我考上臺北市公職輔導教師,一放榜整個家族都為我歡喜,覺得能一次考上鐵飯碗是很值得喝采的事!然而,工作三、四年後,我發覺職業上的一些限制,加上渴望更有挑戰性的職涯,因此決定升讀研究所、預備轉職,但對觀念較傳統的家人而言,女孩子當老師一生有保障多好!「多少人還在當流浪教師,妳都考上了怎麼會想離職?」是那時我最常聽見的話,家人甚至對我說:「成年了該幫忙分擔家計,妳怎麼這麼自私、只想到妳自己!」
人生而有被愛、被支持與認可的「親密需求」,我們這麼想要對方的祝福,很可能這個人是你在意和重視的家人、伴侶或朋友,因此,你自然會期待能受到他的支持和肯定,但同時,我們也有想要獨立、自我實現的「自主需求」,當兩者相衝突時怎麼辦?
我當時透過諮商、參加心理主題工作坊,開始探索自己內在兩大需求是怎麼拉扯著我,一步步練習放下武裝、防衛,貼近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感受,也因而發現原來我和家人的擔憂、恐懼是共享的,那句「妳很自私」背後藏著對我的關愛。
我和家人將近有一年半鮮少和彼此說話,直到那天在客廳,我說:「其實我也很擔心,不知道這樣的選擇未來會如何、家裡經濟能怎麼分擔,當你們說『妳只想到自己,沒想到這個家,那妳以後不要回來好了!』我更怕自己好像要被丟棄了,無依無靠,甚至不再是你們的女兒了,可是,我又很希望能讀研究所,所以我用下班時間在準備⋯⋯」我說著內心真實的擔心、害怕、矛盾與痛苦,這一刻,一家人才真正安靜下來聽彼此說話,不再落入爭吵或冷戰。
你說,家人就不擔心了嗎?當然不可能,他們依舊擔心我會失去、會失敗,但他們懂了我不是任性地要辭職,而是帶著恐懼奮力地實踐自己的職涯渴望,同時每當我向前走一步,我也和他們分享,用實際行動和收穫增進他們對我的夢想的理解、安撫他們的擔憂。
後來,我和一群心理師出版了合著書,回家時,看見客廳裡擺了十幾本我的書,我想,家人正用他們的方式參與著我的夢想,這一刻,我感覺我們的關係有了新的連結,很親密、很厚實的支持,但又能夠相互獨立與尊重,而我很喜歡這樣的互動。
經歷 / 殊榮
- 愛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心理學編輯
- 中華民國應用商業管理協會 合作講師
- 臺北市立蘭雅國民中學 正式專任輔導教師
- 新竹市立建功高級中學 輔導活動科教師
- 關係脈絡經驗對青少年生涯目的感發展影響研究 研究訪談員
- 合作取向家庭生涯諮商模式之發展與成效研究 諮商反思員、研究分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