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xels Kindel Media 7651700

想做卻力不從心!當倦怠拼命敲門,你還在死命撐著嗎?

Yuri是公司重點栽培的業務,包辦了多季業績銷售冠軍,她很喜歡這份工作,不僅努力勤跑客戶,更花許多時間學習溝通技巧、進修行銷能力等。

最近,Yuri又拿下部門業績表現第一,但她卻發現,每天早上睜開眼、想到要去跑業務,就覺得心累!工作時她依然投入,可是,疲憊的感受就是揮之不去,Yuri說:「這種『累得提不起勁』的感覺其實很久了,我只是死命撐著、不敢停下來⋯⋯。」

你是否也曾對工作有「想做卻力不從心」的感受?

Pexels Kindel Media 7651700

你職業倦怠了嗎?

近年來,職業倦怠(burnout)受到大量重視,世界衛生組織在2022年正式將其納入國際疾病分類,這是一種長期處在工作壓力之下,無法好好因應的症候群,而其中包含三種症狀:

1. 覺得失去活力、精疲力竭。

2. 對工作有抽離感、態度消極甚至憤世嫉俗。

3. 工作效率、效能降低。

看著Yuri越說、越氣餒、頭低低的樣子,我告訴她:「謝謝妳幫自己留意到了這些徵狀。」若對「職業倦怠」不知不覺或置之不理,很可能逐漸走向「乾脆離職算了」,或最終因身心狀態而被迫得放棄工作的情況,所以,Yuri其實做到了最重要的第一步-辨識出職業倦怠徵狀。留意到了,才能在目前的工作與生活裡嘗試做調整。

表現好,又對工作樂在其中,怎麼會職業倦怠?

我接著問Yuri:「妳覺得這個『不敢停下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跟著妳的呢?」她愣了一會兒,想了想說:「好像⋯⋯很小的時候,就跟著我了。」

Yuri回想起了許多經驗:「我不敢停,我怕浪費自己的天賦,也怕自己被超越,還怕辜負了我的主管,他很看重我、提拔我。」正如小時候的Yuri不想辜負父母對自己的栽培,而努力唸書、學才藝作為對他們的回報。「好女兒、好學生、好員工」彷彿是她從小到大的寫照。

許多人以為職業倦怠專屬於沒熱忱、沒心思、工作表現較差的人,但實務上卻經常觀察到,有一群容易職業倦怠者,他們的特徵是:

1. 外在行程排滿滿!上班時全力以赴,下班後也願意花時間進修。

2. 內在自我要求高!對工作表現有所期待,努力將各角色扮演好。

我更進一步邀請Yuri想像:「如果妳停下腳步,或走得慢了,究竟會發生什麼事?」Yuri閉上眼睛,大大地嘆了一口氣說:「他們會很失望。」我問:「妳看見哪些人失望了呢?」她說:「我的主管,他是第一個在工作上願意給我機會的人;老師,第一個讓我進管樂社的那個老師;還有我爸媽⋯⋯」Yuri邊說、邊哭。

我問Yuri:「他們對妳失望了是嗎?」她哭著點點頭說:「我不想、我好怕讓他們失望。」原來那股推著她不斷往前、不敢有絲毫怠慢,甚至覺得休息是浪費時間的力量,是曾經那張「失望的臉」,那個看著自己搖頭、嘆息、皺著眉的模樣,Yuri再也不想經歷第二次。

職業倦怠的背後藏著「我要表現好、做好,不讓他們失望」的內在聲音。

當職業倦怠時,該怎麼辦?

1. 靠近恐懼:對Yuri而言,職業倦怠背後是不敢停下來的恐懼,而深究這份害怕,那裡頭是一張又一張對自己失望的臉龐,那你呢?你的職業倦怠伴隨著什麼樣的恐懼?你是否願意一步步深入你的害怕,看懂真正困擾你的核心?

2. 檢視行程:回顧你的行事曆,你的行程規劃是否有留下空白時間,你允許自己「休息、充電」嗎?休息行程、工作行程兩者是同等重要的嗎?而你又是怎麼讓自己充電的呢?若發現時常太偏心專業和進修活動,犧牲了聚會、約會、休閒娛樂,那麼能否調整這個偏心,開始「主動預留休息時間」呢?

3. 調配角色:具體寫出你身上擔負了哪些角色(如:兒子/女兒、主管/員工、夫/妻、爸爸/媽媽等),並列下這些角色的責任、需要做哪些事,以及可以獲得哪些有形、無形的好處,再以總和為100%去重新分配你的時間與心力。

4. 接納有限:我們每個人都是有限的,當你重新調配了在每個不同角色上的時間與心力後,請好好告訴自己:「我是有限的,我值得照顧、保護自己這個資源。」坦承也悅納有限性。

5. 引入資源:回到你的工作上,在主管/員工的角色裡,誠實地問問自己:「哪些事項或份量已經超越了我的有限性、超出我所能負荷的?」,同時列舉出這些事務可以求助的對象,並引入資源。

記得,適當求助不僅不會顯得你沒能力、讓他人失望,反倒讓他人知道你正在做些什麼,讓他人有機會看見你的付出、了解你所做之事的價值,而「他人幫得上你的忙時」也可能感受到他對你而言的重要性和價值。
職業倦怠就像一個嗡嗡作響的警鈴,若你不知不覺或選擇忽視,它可能成了拖累你成就表現的絆腳石,但若你和Yuri一樣,願意回應、正視,它將可能是你跨越恐懼、推進職涯發展的契機啊!

林佳慧 心理師
林佳慧 心理師

看起來,親切溫暖給人支持,像鄰家大姊姊:這是許多學生、諮商案主、好朋友們對我的形容與初步印象。
骨子裡,有許多想法和堅持,勇於突破框架:就像大學畢業就考上公職教師,工作幾年後,順應著內在渴望,我離職了!踏上自由工作者之路,進入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文章: 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